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February, 2014

(转帖)北明:悲歌交响曲

Image
【仅以此文借悲歌,并献给当代中国“十二月党人”和他们往返於监狱路上的妻子。】 这世上某个角落总有父子走上燃烧著烈焰的祭坛,总有个爱做梦的小男孩知道自己的父亲死于上帝的垂视之下,总有个说书人会记得这一切,感受到一股远古无以名状的悲伤而不禁潸然涕下……。——埃利•维赛尔(Elie Wiesel) 在远离故土的美国,犹太流亡作家埃利•维赛尔用古老的意第绪语写出了集中营文学的扛鼎之作《夜》,见证了人类难以回首的罪愆与苦难,获一九八六年诺贝尔和平奖。上个世纪人类种种罪恶的幸存者们,发明了一种文字形式叫做“见证文学”,始作俑者就是埃利•维索。他此后出版的五十七部著作,某种意义上几无例外均属这类文字。诺贝尔和平奖掠过无数竞争者,临驻纽约他的简陋居室时,评价他“通过挣扎於个人完全彻底的屈辱,向人类展示了希特勒的死亡营”,同时他以和平為目标现实努力,“传达了和平、救赎与人类尊严的强烈信息”,為此,授奖辞正确地称他是“人类的信使”。维塞尔就是那个感受远古之悲而潸然涕下的说书人。他开始说书的时间是他获奖前十年,即一九七六年。 肯定不是出于偶然,就在同一年,在另一个大陆,一位与当年埃利•维赛尔同样寂寂无闻的作曲家,背叛自己的激进主义音乐学养和既定创作范式,摆脱先锋音乐的虚无,放弃十二音律的时尚,仰视头上星空,倾听心中律令,从那些燃烧的祭坛上接纳造物的垂顾:捡拾起被现代音乐打落一地的欧洲苦难记忆碎片,重新组合,铺上五线,伴以波兰语言,铸就為上个世纪的绝响。十六年后,来自两洋彼岸的人们,无分性别、种族,文化也不分轩輊,以传统音响和现代音响的各种演播技术——MP3, Wave,I-pod, I-pad, I-Phone,You-tuba等等——在一切人类足跡可到之处為这位作曲家背书:卧室、地下室、洗手间、商场;田野、道路、飞机、火车、 轮船、汽车;天空、海洋、河流、高山、草坪、树上、荒漠乃至监狱、遗址、火葬场、审讯室……。人们与他的音乐一起感受旷世之悲而潸然涕下。 这位作曲家由此成為当代音乐界无冕之王。 毫无疑问,他是当代人类又一名骑著马、装著羊皮纸,拿著鹅毛笔,从远古走来的说书人。这个人是当代波兰作曲家亨裡克•戈雷茨基(Henryk Gorecki),这部作品是他的第三交响曲,又名“悲歌交响曲”(Sorrowful Songs)。 图1,伦敦小交响乐团灌製的悲歌交响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