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March, 2022

遮眼看天:快跑,再晚就来不及了

  1933年,爱因斯坦逃离纳粹德国,前往美国。据高晓松《鱼羊野史》记述:爱因斯坦的逃离对全世界的科学界来讲是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。大家知道,之前德国是全世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,在1933年,也就是爱因斯坦逃离的那一年,美国总共才有五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的自然科学奖,而德国这时候已经有三十一个人得过诺贝尔奖了,是美国的六倍。 爱因斯坦永久放弃德国国籍72年后,德国决定将2005年命名为‌‌“爱因斯坦年‌‌”,将爱因斯坦的政治信条刻在政府大楼上:‌‌“国家是为人而设立的,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。‌‌” 爱因斯坦是个大牛人,但我认为他最牛的地方不是发现了相对论,而是他对政治的高度敏感。 1933年1月30日,希特勒正式就任德国总理,德国进入纳粹时代。 就在同一天,爱因斯坦携妻子爱尔莎一道,成功逃离德国,踏上了去美国访问的旅途。 纳粹对犹太人的歧视、迫害,早在希特勒攫取最高权力前就已经开始了,只是程度远没有后来那么严重,但爱因斯坦还是从一些纳粹的日常表现中看到了危险。 1931年,在一封写给朋友的信中,爱因斯坦表明了自己想要放弃德国国籍的想法。‌‌“议会的解散,经济的崩溃,纳粹分子的巷战,共和党的软弱,所有这些预示着将要到来的灾难。‌‌” 在希特勒还没有执掌政权时,爱因斯坦就在考虑永久地离开德国了。 希特勒一上台,便立即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清除犹太人的文化影响。 1933年3月2日,爱因斯坦,还有一批艺术家和作家,遭到了纳粹党报《民族观察者》的猛烈抨击。 1933年3月10日,爱因斯坦在美国发表讲话:‌‌“只要我还能有所选择,我只愿意生活在一个政治自由、宽容且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里。 言论自由和书面发表政治意见的自由也是政治自由中的一个部分,尊重个人信仰是宽容的一部分。这些条件目前在德国都不存在。 在那里,特别是那些以促进国际间相互理解为事业的人正惨遭迫害。‌‌” 1933年5月,负责宣传的戈培尔煽动了德国国内的‌‌“焚书行动‌‌”(焚烧政治上不正确的图书)。 诗人海因里希·海涅曾经预言性地认为,从焚书到烧人仅有一步之遥。远在美国的爱因斯坦拒绝了德国大使让他返回德国的命令,而是乘船返回欧洲,于5月26日到达布鲁塞尔的德国公使馆,交还护照,宣布放弃德国国籍。 从这一刻起,爱因斯坦永远地与德国断绝了关系。 与爱因斯坦同样对纳粹有清醒认识的人还有德国的哲学家卡西勒。1933年春天,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