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July, 2025

佛罗伦萨随笔(十三)通天之旅——圣母百花大教堂

Image
这是我们在佛罗伦萨的第三天,今天的重头戏是圣母百花大教堂。圣母百花大教堂(Santa Maria del Fiore),不只是一座教堂,它是佛罗伦萨的心脏,是石头筑起的信仰、荣耀与时间的见证。走近它,不需要地图,红砖穹顶如山如云,自城中任何一处仰望,皆可遥见它的身影——那不仅是建筑线条的高峰,更是文艺复兴精神的地标。 1296年,佛罗伦萨共和国决意兴建一座全新的主教堂,以匹配共和国日益上升的财富、政治地位与艺术追求。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,而是一场跨越一个多世纪的文明建设。 最初的设计师是阿尔诺尔福·迪·坎比奥(Arnolfo di Cambio),他起草了大教堂整体平面图,强调哥特式纵深与纵向结构感。但直到十五世纪初,大教堂主体仍未封顶。其中心圆形穹顶的结构跨度(超过42米)之大,超越了古罗马的万神殿,而彼时没有任何已知的技术能完成它。这个问题成了一道摆在整个佛罗伦萨城前的挑战。 直到布鲁内莱斯基(Filippo Brunelleschi)出现。 这位金匠出身的建筑师打破传统,提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建造方式——不用脚手架、不需中心支撑,双层壳结构自下而上封闭。在旁人尚未理解他的图纸时,他已开始在现实中起笔作画。历时十六年(1420–1436)),圆顶终于完工,成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巅峰。一百多年之后,大神米开朗基罗望着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,轻声说出:“我或许可以建得比他更好,但不会更美。”这既是一个天才对另一个天才的致敬,也是对一座城市灵魂的最好注脚。 而“百花大教堂”之名“Santa Maria del Fiore”——意为“圣母花之堂”,中的“花”(Fiore),既指代城名“佛罗伦萨”(Florentia,意为“繁花之城”),也象征新生命的盛放。圣母、信仰与城市三者在此交汇,开出一朵独属于文艺复兴的神圣之花。 天堂与地狱的穹庐 我们从教堂一侧的狭门进入,一条石质的螺旋通道缓缓带我们登高。穿越穹顶夹层之后,突然开阔的空间让人屏息——我们已置身于教堂内穹的画面之中。 穹顶内壁上,是乔尔乔·瓦萨里(Giorgio Vasari 也就是为世人留下《艺苑名人录》的那位传记大师)与费德里科·祖卡里(Federico Zuccari)历时多年绘制而成的巨幅壁画——《最后的审判》。这幅面积超过三千六百平方米的湿壁画,自中央的审判基督向外辐射开来,依照同心结构分为八个放射面:天堂的荣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