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谁发明了计算机(四)

还是在1937年,麻省理工的克劳德·香农(Claude Shannon)写出了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硕士论文,被后世称之为“信息时代的大宪章”(the Magna Carta of the Information Age)。

那是37年的夏天,还在MIT读研究生的香农在贝尔实验室找到一个实习的机会,在那里他见识了电话交换系统,研究了各种电子开关和继电器的应用之后,香农脑中灵光一现,把电子开关和布尔代数开始联系起来。

如果“开”代表0,“关”代表1,那么两个开关串联,其实就是“与”(and)的运算,因为只有两个开关都合上,电路才会流通;而两个开关并联,就是一个“或”(or)的运算,因为只要有一个开关合上,电路就会接通。而这个正是电子计算机二进制运算的基石!有时想想真的是不公平,这些容易的发明发现都让前辈们用完了,留给我们的都是些难啃的骨头,什么攻克癌症啦,长生不老啦,人工智能啦,都不是一个夏天的实习可以搞定的。

37年的秋天,香农回到MIT,在指导教授布什(Vannevar Bush)的鼓励下,写下了那篇著名的硕士论文《A Symbolic Analysis of Relay and Switching Circuits》。

而就在同一年,贝尔实验室的George Stibitz在家中厨房的桌子上搭建了一个可以做二进制加法的电子线路,这个模型被Stibitz的妻子戏称为K-Model,因为是在Kitchen里搭出来的。贝尔实验室对Stibitz的K-Model大力支持,找了一个团队来和他一起搭建更复杂的模型,终于在1939年造出了复数计算器(The Complex Number Calculator),这台机器有超过400个电子开关,每个开关一秒中可以开关20次,这个和以前的机械计算器相比,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了。虽然这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,因为复数计算器是无法编程的,但它至少给我们看到使用电子线路进行二进制运算是完全可行的。

同样是1937年,MIT的邻居也没有闲着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诗篇68:19 - 沙滩上的脚印

佛罗伦萨随笔(一)圣马可修道院和安基利柯

张义南: 神秘复杂的徐圣光